飲用水的酸、堿性在化學上以pH值表示,pH=7為中性,pH<7為酸性,pH>7為堿性。符合標準的水都可放心飲用,不存在喝堿性水還是喝酸性水好的問題。以偏酸還是偏堿性來劃分水質好壞并不科學,而應以是否符合水質標準、水中雜質及其受污染情況來決定水質好壞。
1.水質標準中pH值指標
我國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:6.5-8.5;GB17324瓶裝飲用純凈水:pH5.0-7.0。這些指標和發達國家一致。
2.水是喝到胃里的,胃的環境是酸性的,pH為2-3
胃液作用:殺菌,幫助消化。
胃液是一種酸性較強的緩沖溶液。不管你喝什么水,喝到胃里后,pH值都會改變為酸性。
3.食物自身的“酸堿性”和它的“致酸堿性”(吃下經消化吸收后在人體內新陳代謝形成)是兩回事,有時甚至相反
大多肉類食品(豬、牛、雞、鴨、魚、蝦、蟹等動物肉)和谷類食品(大米、面粉、花生等)為“致酸性”食物。
大多數蔬菜(如青菜、蘿卜、洋蔥、菠菜等)、水果(蘋果、香蕉、橘子、草莓等)、菌類(蘑菇等)藻類等為“致堿性”食物。
水是既不致酸、也不致堿的食物。
雞蛋的蛋黃是致酸性的,而蛋白是致堿性的食物。
多數蔬菜、水果等是酸性的,但又是“致堿性”食物。
因此,吃“致堿性”食物和喝堿性水是兩回事。所謂“只有喝堿性水好,喝弱酸性水有害”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,是誤導宣傳。飲用水只要符合國家的衛生標準,不管呈弱酸還是弱堿性,都可放心飲用。